刘浩辉 罗敬盛 徐逢莹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肇庆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切实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 情感帮扶打开心灵之窗 “叔叔阿姨,欢迎你们的到来,请吃水果。”5月27日,怀集县大岗镇谭珠永红村留守儿童黎小华(化名)将洗好的新鲜桃子送到手上,并与大家游戏互动,很难想象眼前的他之前是一名孤僻儿童。 2022年春节后,大岗镇社工站社工卢晓欣在走访中发现谭珠永红村有一名留守儿童,由于父亲去世,母亲外出打工长期不在家,在管教不到位、缺少母爱的情况下,思想出现了偏差,出现逃学、厌学现象。卢晓欣利用了近3个多月时间不懈地做思想疏导、关心关怀等工作,黎小华在感情中逐渐回暖,现在已经慢慢回归正常生活和学习。 在怀集县坳仔镇璃玻村,留守儿童小宇两兄妹经常得到该镇社工的陪伴,社工与他们聊天谈心、开展学业辅导和生活帮扶。长期下来,跟社工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原本内向的小宇两兄妹也越来越活泼开朗。 “每个案例都是典型,只有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才能带他们走出困境,改变人生。”卢晓欣告诉,社工工作是服务儿童“最后一米”,在服务中要体现关心、关爱、关怀。 据悉,依托全市105个社工站,我市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政策宣传等专业化服务,链接政府、社会等资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动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慈善组织、志愿者针对留守、困境儿童的需求和特点开展物质帮扶、精神关爱等各项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之家的作用,为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等服务。 阵地帮扶播洒爱心阳光 在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之余,我市还积极丰富镇(街)、村(居)的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涵盖爱心书屋、休息区、活动区等功能的儿童之家示范点,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可学习、可娱乐、有伴玩的活动场所。 在怀集县坳仔镇鱼北村看到,该村留守儿童之家集多种功能于一身,还建立乡村儿童法律知识田地,对留守儿童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设置了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乐园,里面图书、玩具免费对儿童开放。 为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肇庆市还成立了市、县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实现各级领导协调机制全覆盖。市本级及8个县(市、区)均设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为监护缺失的儿童提供长期监护和临时救助等服务。 同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全市105个镇(街)、1554个村(居)100%配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对困境、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监护帮扶,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及时掌握儿童生活保障、家庭监护、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建立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因人施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