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上旬,受冷空气影响,星湖里部分鱼类耐不住低温而被冻死,其中有鱼类外来物种清道夫。如今进入春季,天气转暖,有市民关注,星湖里到底都有哪些鱼,它们对平衡生态起到什么作用?此外,有人擅自在星湖放生,对水生态带来哪些影响?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水域管理所。 据星湖风景名胜区水域管理所资源环境管理部部长李仲养介绍,目前,星湖水域主要库存鱼类为鲢鱼、鳙鱼、鲮鱼等滤食性环保鱼类,这些鱼类主要滤食浮游生物和水中有机质,移除水中氮、磷等营养盐,遏制蓝藻水华的生长,“可以说,这些鱼类对净化星湖水质起到很大的作用。” 即便是环保鱼类,在数量上也有一定的控制。为此,水域管理所对库存的环保鱼类采取捕大留小、轮捕轮放、捕杂留主的方式,以达到优化星湖鱼类种群结构,控制鱼类存量的效果。高效地利用鱼类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水质,也是市政府针对星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所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 然而,并非所有库存鱼类都对星湖的水生态起到有益作用。据了解,该所还对具有繁殖快、数量大,已经影响到星湖水生态环境的巴西龟、鳄鱼龟、清道夫、罗非鱼等外来物种,开展定期捞除,维护星湖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些外来物种从何而来?对此,李仲养提到,“这些如罗非鱼等外来物种,大部分来自于市民的擅自放生。”近年观察发现,市民放生有两种情况,一是集体放生,有巴西龟、鲤鱼等,数量较多。二是个别市民家里养的观赏鱼类,不想再养殖后就放生到星湖,包括雀鳝、太阳鱼、清道夫等外来物种。 “这些外来物种要么专吃鱼卵、鱼苗,要么繁殖速度快,难以抑制,会对星湖水生态平衡造成影响。”李仲养呼吁,市民如要在星湖放生,一定要征得管理部门的同意,哪些鱼可以放,哪些鱼不可以放,都有规定。擅自放生是违法行为,会追究法律责任。 据了解,今年1月1日施行的《肇庆市星湖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景区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中的第三项规定,在星湖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生态系统的,将由城管部门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