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日益成为我市山区农民的心头之患。 资料图 核心提示 近几年,在广宁、封开、怀集等山区乡村,由于野猪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加上猎枪被收缴,传统的围栏捕等猎杀方式被禁止,野猪得以休养生息,种群数量越来越多,而农作物遭受破坏的情况也随之增多。农民简单的驱赶办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人猪之间的矛盾正日渐激烈。寻求新的管理模式,有效控制野猪种群数量,已经变得日渐迫切。 杨永新 ■现状 花生地一夜之间被“犁”遍 近日,在怀集县甘洒镇南洞村,村民黎春明一早就赶到山上,将地里的木薯挖了挑回家。虽然木薯还不太成熟,但在他看来,再迟一点,这些农作物就成为野猪的口中美食。南洞村位处山区,下辖9个自然村,村民在山边种植的农作物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南洞村委会主任黎接鹏看来,这些野猪对农作物成熟时间的判断不亚于人类,“例如村民种植的玉米,从播种至成长过程,它们很少光顾。但到了收获季节,它们就准时下山,村民动作稍迟一点,野猪就赶在前面,将玉米啃了个精光。”这就理解黎春明为什么提早上山挖木薯了。同样遭受野猪破坏的,还有该县的中洲、连麦、下帅等乡镇。 在广宁县宾亨镇钟村,提到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村支书陈瑞康又气又无奈。“它们经常拖家带口来到地里啃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有时一次就达十多头,一块好好的花生地,一夜之间就被‘犁’了遍。一旦见到有动静,它们立刻跑入山林,防不胜防。”广宁县排沙镇林业站站长曾智金提到,近三年来,辖区各村出现的野猪次数越来越多,数量呈泛滥趋势,“到镇里报案的村民也多了。” 封开县南丰镇且止村村民陈先生提到野猪,气不打一处来。“野猪连水稻也不放过,就吃这么一点,却糟蹋了大片稻田,还将田埂刨开。有村民在山地种植的树苗,树根也被野猪用獠牙刨开,专挑鲜嫩的吃。”南丰镇林业站站长李勇感慨,近三年来,镇里陆续收到村民反映农作物被野猪破坏的情况,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应付。 野猪不但侵害农作物,甚至连村民在猪圈里养殖的母猪也不放过。在南丰镇思料村,村民黄亚德在山里搭棚养猪,其中有一头母猪,他并没有找公猪前来配种,却发现母猪怀了孕,不久便生产了6头小猪,这些小猪的特征几乎和野猪一模一样,尖尖的头部,皮肤有条状花纹,让黄亚德百思不得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