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保护区入选中国科协2021—2025年度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特色科普让民众“看见”鼎湖

来源:本站 作者:网络 时间:2022-06-01
在自然教育课程中,学生测量树木胸径。 受访单位供图 潘粤华 作为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之称。近年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科普

在自然教育课程中,学生测量树木胸径。 受访单位供图

在自然教育课程中,学生测量树木胸径。 受访单位供图

潘粤华

作为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之称。近年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让人们了解这颗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近日,中国科协公布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鼎湖山保护区成功入选,是我市唯一入选单位。

自然教育品牌独树一帜

“荷木为什么能防火?”“树木的叶子每一片都不一样?”“原来通过观察水中的生物,不用仪器就能知道水质好不好。”……今年1月,中科少年科考队走进鼎湖山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冬令营活动。在两天时间里,这些小队员在保护区导师的带领下,由浅入深地体验大自然和科学研究的魅力,受到了一次自然教育洗礼。

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是鼎湖山保护区科普教育的一大品牌。“鼎湖山保护区的科普定位是以国际为视角,以鼎湖山本地资源为基础,以教育为手段,以受众为中心,为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科普教育事业提供有益借鉴。其中,开展特色鲜明的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是一大措施手段。”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教科科长彭丽芳是保护区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的设计者。她将自然知识科普化和科学研究科普化相结合,依据中小学生课程课标和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探究式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

鼎湖山保护区的自然教育课程将复杂的自然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应用到自然教育当中,同时还把国家绿色环保政策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如在2019年6月,彭丽芳设计推出《“碳”究鼎湖山低碳建未来》课程。课程中,学生可根据数学模型计算一棵树的碳储量,并结合碳足迹即衣食住行用来计算自己一年会将多少碳排放到空气中,以及把这些碳储存起来,需要种植多少棵树。她说:“这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植物强大的固碳功能,还能让他们深刻了解低碳绿色生活的重要性,为节能减排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样的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彭丽芳回忆,有一名四年级的女孩,和母亲参加了这个课程。她计算出自己一年的碳排放量,需要53棵胸径为23厘米的大树才能储存起来。小女孩很内疚,当场对妈妈说以后不要坐小车上下学了。

情景化教学让科普深入人心

《土壤拓荒者——苔藓植物》《白楸叶雇佣兵》《森林里的绞杀案》《风传种子传播秘密》系列特色课程,水质调查、空气检测、一年四季物候观测系列公民科学课,自然拾荒、探秘原始森林、森林趣味观鸟系列体验式课程……鼎湖山保护区科普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与鼎湖山科普教育硬件设施深度融合,进行情景化教学,让中小学生在游玩自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探索自然规律,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