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1997年7月1日零点,阔别156年的“游子”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斗转星移,转眼25年,一批批香港年轻人在中国国旗和紫荆旗下出生、成长,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开启自己的人生,如种子撒播大地,涓流汇入大海。在这种交织中,粤港青年互相陪伴,互相成长,日渐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携手在粤港澳大湾区书写新的故事。 香港年轻人的发展渴望 1997年夏天,余威在香港读小学四年级,7月1日零点,他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直播,“还记得五星红旗升起来,接着是紫荆旗……”25年后的夏天,他在肇庆怀集的茶山上忙碌,这是他回到内地的第8年,从一个“五谷不分”的城市青年变成一个整天和茶树、肥料、气候打交道的种茶人。他笑称自己生活得“非常大湾区”:事业在肇庆,工作结束后回到佛山和妻女团聚,两年没有回港,暂时只能通过视频和父母联系。目前他正和投资公司商议开发镇一级的乡村振兴项目。 为了鼓励年轻人回到内地,香港特区政府近年制作了多档电视节目,展现香港年轻人在内地的真实生活。作为在大湾区创业的香港青年代表,这两年余威接受了《湾区起跑线》《沿途有你》等多个节目的采访,他很高兴看到很多香港同龄人在内地收获了美好的生活,更通过这种接触,感受到香港年轻一代对于“大舞台”的向往。节目组会问及香港年轻人关注的问题,譬如“内地的营商环境有没有变化,不同城市的产业机会在哪里,香港人的竞争优势在哪里”等等,余威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回答,“我觉得现在内地更看重项目和人才的真实实力,如果有‘真功夫’,在内地是一定用得上的。”在一些香港的社交软件上,余威也会收到一些咨询,他也会结合自身了解作解答。他认为在内地政府和特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年轻人这两年明显提高了对内地的了解和认同,譬如香港媒体近日就报道今年香港毕业生回内地升学的比例有所提升,“其实大家都更希望深度体会一下内地的真实面貌,这是一个好信号,相信以后粤港两地年轻人的交流会越来越多。” 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那天晚上很感动。”唐震宇还记得1997年7月1日凌晨和爸爸妈妈在香港家中一起看回归直播的心情。他祖籍佛山,从小父母就和他聊家乡的风土故事,让他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大学时他回到内地上学,毕业后他在内地生活,从事对港人的联络工作,经常来往于肇庆、佛山、东莞、深圳等地。他表示虽然经历了一些风雨,但内地和香港之间血浓于水的关系不可切断。这份沉甸甸的“情”不仅来自历史和文化,还有众多患难与共、手足相守的经历,譬如过去香港水荒、华东水灾、汶川地震还有今年的香港抗疫等等,都在彼此心里留下了深刻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