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粤华 又到高校毕业季,莘莘学子投身社会,奔赴前程。在这些追梦人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到乡村扎根基层,用脚丈量广阔天地,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绽放青春。他们就是广东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计划中的高校毕业生。 2021年,广东启动西部计划地方项目——“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去年报考肇庆市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的高校毕业生共有409人。他们来自全国52所高校,涉及83个专业。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89名高校毕业生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其中肇庆籍大学生有66人。为何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来到乡村后有什么收获体验?近日采访了3名参加该项行动的毕业生,了解他们的故事。 中山大学毕业生朱安良:书写乡村振兴故事 当听到朱安良成为封开县南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一员时,他身边不少人都感到惊讶。这位中山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有着众多工作机会,他却毅然选择到乡村做两年志愿者。 到南丰镇后,朱安良在工作队的安排下,主要负责教育帮扶,探索志愿服务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运行模式,下乡走访,收集信息,整合资源,协助当地政府为解决乡村治理难题提供解决途径。 “和城市相比,农村教育资源仍比较匮乏。科学、艺术等第二课堂开展得比较少,乡村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现状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将全镇教育情况摸底后,朱安良决心尽己所能帮助乡村孩子,提升南丰镇整体教育实力。他联系母校,组建了一支由中大学生组成的“一对一”教育帮扶志愿服务队,平时开展线上辅导,假期则到南丰镇开展科普活动,拓宽乡村孩子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他打算在今年暑假先行试点推行,成熟后再扩大覆盖范围。 在探索以志愿服务提升镇域公共服务水平的道路上,朱安良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年4月,他牵头在南丰镇侯村成立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结合村中“爱心超市”行动,将爱心积分机制和网格化管理相结合,推动村民为村集体做好事,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改善人居环境。 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生罗泳淇:认识了家乡另外一面 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来自四会市威整镇的罗泳淇仍未找到未来职业的明确方向。“在大学时曾经参加过乡村振兴调研,对乡村基层治理内容比较感兴趣。刚好看到了招募公告,于是报名参加了。” 作为驻威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罗泳淇主要协助工作队采写简报和工作材料,做好工作记录,制作视频、图文等进行对外宣传。她还负责团威整镇委员会的部分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活动。 参与乡村基层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磨练,它给予了个人迅速成长的平台。去年,威整镇举行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首发仪式,部门领导安排罗泳淇组织志愿者负责场务。“第一次负责这类工作,没有经验,傻乎乎地硬着头皮做,安排身边相熟的人当志愿者,结果人数不够。经过同事提点后,我后来向其他部门寻求帮助,最终解决了难题。”提起这件往事,罗泳淇心有感触。在这次工作中,她学会了大胆沟通,虚心请教,事前做好应急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