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水文站技术人员在检查水流量测量仪器。 杨永新 摄 杨永新 黎芷玲 昨日上午8时20分,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江滨路的高要水文站,站长梁中平将刚测量到的水文数据整理记录在电脑中,实时数据也通过网络同步传至上级水情防汛指挥中心,供技术人员分析参考,再根据需要向社会发布。数据显示,当天西江高要站水位是5.4米,属于常规量级。 高要水文站建立已91年,历尽沧桑,不变的是,为收集水文资料,积累长系列数据,始终肩负着水文监测分析与情报预报工作,为防洪减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支撑,发挥着防汛的尖兵、耳目、参谋和助手作用。 “我们这个水文站有监测水位、雨量、流量、含沙量四要素和水质七项指标。”梁中平介绍,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数据实时上传至国家水文数据库。 见到,水位监测仪器设置在江边的一座塔(水位自记台)里,管道和江水贯通,与管道相连的浮子式水位计,实时记录着西江水位的变化,其数据每隔5分钟自动储存发送一次,供技术人员分析和发布。为了更准确获取水位,该站在江边竖立8座水泥刻尺,由岸边依次延续至江中,实时观看校核。同时还在西江大桥的桥墩处设置自动测量仪,通过无线传输至指挥中心。“通过三个方位综合测量,水位等水文观测数据就很准确。”梁中平说。 在水文站对出的江边,停泊着一艘白色的测量船,船里放置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只要将船驶至对岸,位于船底的仪器就能自动测量到水流量。刚才测到的流量为每秒2.51万立方米,属于常规量级。”梁中平介绍,这艘船安装的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能实时显示水下地形的变化,如有江岸出现塌方,可测量到其坍塌方量信息,为相关单位抢险提供数据支撑,作用巨大。 当天上午,水文站的工作人员还在江中抽取水样,检测江水的含沙量。“通过含沙量,可了解上游的水土保持情况。经过长年观测,我们发现近20年含沙量呈下降趋势,说明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变好了。另一方面,流域上游建设了若干的水利工程,大坝对水沙有调蓄和拦截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水文信息非常重要,它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指导性很大,特别是涉水行业,如渔业、水上交通、码头作业以及涉水工程等。”梁中平说,水文工作者会一如既往恪尽职守,面向民生需求,不断总结、深入研究,全面提升水文服务能力与水平,为保障江河安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水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