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琴 自去年11月以来,肇庆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农村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并在近期组织了罚没物品集中统一销毁活动,共销毁查处的违法食品2吨。 这些违法食品主要是米面制品、饮料、酒类、乳制品、调味品等,集中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小超市、小商店、小餐馆等区域销售。据统计,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累计查处农村食品相关违法案件280宗,查扣违法食品4.95吨,罚没款316.40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刑案件3宗。 今年1月,四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到下茆镇某日用百货商店进行检查时,现场发现其货架上有“徐福记·大喜吉利糖”“徐福记·新年糖”等7个批次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在售。根据检查结果,该局对商店经营者杨某在采购食品时未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的行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其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并处罚款5万元。 今年5月,怀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时,发现该县某旺食品贸易有限公司配送给怀城镇某食品店的部分湿粉条(圆粉)已超过保质期,合计22.5公斤。在执法人员要求下,食品店当事人现场召回了该批湿粉条(圆粉)并于隔日退回了供货商,防止超过保质期的湿粉条(圆粉)流入市场。根据规定,怀集县市场监管局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经营的超过保质期的湿粉条(圆粉),并处以罚款5万元。 我市监管部门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融入食品安全工作大局部署谋划,围绕农村、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等关键区域,以集贸市场、食品批发商、加工小作坊、小超市小商店、小餐饮店为重点对象,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食品小作坊提质”“湿粉统一查”“酒类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等专项,抓住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应节食品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并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 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食品抽检21544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377批次;其中抽检食用农产品6598批次,发现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69批次。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开展核查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同时,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833件,均已全部处理完毕,兑现举报奖金7300元。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将继续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继续推动食品安全进基层进乡村活动,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增强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形成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避免假冒伪劣食品流向农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