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实事落实质量高 群众幸福感提档升级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10-10 10:28
民生实事连民心。今年以来,我市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创文攻坚、十大民生实事落实这两项重点工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优质学位增加了

c665dc60b84043488f4a419913c37338_B_BASIC

改造后的端州区城东街道跃龙社区旧貌换新颜。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民生实事连民心。今年以来,我市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创文攻坚、十大民生实事落实这两项重点工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优质学位增加了、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了、弱势群体的各项补助提高了……各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得到了稳步、高质量的落实,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341226149ae94e46bac12a9fc53a46f3_B_BASIC

高要区新桥镇赤坎村内,原来的卫生死角变成了儿童游玩区。西江日报记者赖小琴 摄

ddfc708232a84e8184e90b02a7663f39_B_BASIC

端州区城东二区内,居民在“口袋公园”内打牌娱乐。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摄

有着30多年历史的端州区城东二区,今年以来旧貌换新颜:老旧的墙体穿上了“新衣”、破旧的路面重新铺上沥青、乱停乱放的车辆有序地停进车位内、居民可以在“口袋公园”里打牌娱乐闲话家常。

在一江之隔的高要区,乡镇的人居环境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大湾镇龙冲社区,重新铺设的道路开阔靓丽,增设的健身器材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昔日的边角地、臭水塘、卫生死角等变成了休闲娱乐公园、健身小广场。新桥镇赤坎村委会近期更是成为“网红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休闲栈道、水边观景长廊、居民编织的竹工艺品……频频在朋友圈“刷屏”。

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变化,正是肇庆扎实推进“民生微实事”“城市微改造”,下足“绣花功夫”,做实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果。

据了解,为了让群众享受安全、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市集中在端州、鼎湖、高要开展了一批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按时按标准巩固完善153条背街小巷、203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71条背街小巷、54个老旧小区,实现191个无物业小区的管理化覆盖,推进同步治理与管理。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同时,我市持续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今年还结合创文工作,深入推进创文示范镇(社区)建设,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促进农村环境“改头换面”、农村基础设施更完备、农村公共服务更便利。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0020771cf97746faae2eeb9ec7d0e220_B_BASIC

改建的肇庆市第三幼儿园岩前分园。西江日报记者赖小琴 摄

秋季开学前,我市多所中小学新校舍陆续建成启用,为师生们提供了更优质的教学环境。这是肇庆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扎实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表现。

今年以来,全市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14所公办中小学校,建设4所民办学校,秋季学期增加义务教育学位14915个。其中,肇庆市第八小学、黄岗小学综合楼扩建工程切实缓解城区学位紧缺问题和改善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新建的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附属石龙小学提供了1800个优质学位;新建成启用的封开县广信中学新增学位4500个。

幼儿园改建工程也取得了亮眼成效。今年内全市预计可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3所,预计新增公办学位4500个。其中,9月份开园投入使用的有19所,增加公办学位3220个。

高等教育发展也取得了好成绩:肇庆学院被省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已正式动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完成首期建设并投入使用,首批近1000名学生秋季学期已入学;广东华航航空职业学院年底可竣工。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e7aef8b586684ca09c3a131e8803a579_B_BASIC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正式开科,标志着该院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监护和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西江日报通讯员陈思宇 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肇庆医疗中心正式落地市一医院,为建设健康肇庆翻开新的篇章;市一医院标准化发热门诊建设项目动工,计划在2021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医院的医疗条件,进一步提高我市疫情防控能力和传染病救治能力……

这些项目的落实,是我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造福群众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市以建立优质高效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登高峰、建高地”为目标,对标省内外先进水平,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市一医院重点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建设粤中西区域医疗中心。

除积极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外,我市还通过多措施多途径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今年8月3日,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封开分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托管封开县人民医院,两家医院成功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将促进封开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推动医联体的共同发展,更好地服务封开百姓。去年,我市4家县级第二人民医院建成开业,新增医疗机构床位5600张。这些位于乡镇里的“第二人民医院”陆续建成和开业,意味着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可以就近享受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今年,我市还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组建起杏林春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到多家医院、社区,为居民群众提供义诊、健康咨询,开展控烟宣传等活动,切实为群众的生命健康护航。

底线民生保障提高

f81b41d48c30491c9f8e34986d85c834_B_BASIC

社工黎秋谊(左)、郭子磊(右)向端州低保户陈健洪介绍低保金的发放情况。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摄

继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是我市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此项工作已经总体完成。据了解,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835元/人月;中心区补差水平提高到城镇616元/人月、农村459元/人月,山区县补差水平提高到城镇609元/人月、农村300元/人月。截至6月30日,全市各地已完成补发工作。

对于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我市从今年1月1日起提高供养最低标准。其中,端州区提高到20100元/人年,鼎湖区提高到17340元/人年,高要区、四会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提高到16032元/人年,肇庆高新区提高到30000元/人年。截至6月30日,全市各地已完成补发工作。

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也进一步提高。从今年1月1日起,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肇庆高新区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2200元/人月,分散供养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1400元/人月;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2200元/人月,分散供养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1180元/人月。截至6月30日,全市各地已全部完成提标和补发工作。

今年,残疾人的生活补贴也提高。其中,我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到2200元/人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到2900元/人年。

这些补贴标准的提高,兜牢了民生底线,让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更有力的保障,获得感、幸福感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实习生 赖泳铭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