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 让残障儿童感受音乐之美、让乡村儿童体验戏剧之美、让城市儿童发现自然之美……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儿童美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探讨美育的均等化、普惠化与优质化,让美育更好提升孩子们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 ——编 者 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 用音乐打开一扇门 龚相娟 “你看着我,我要为你唱首歌,叫醒你的小耳朵”“我听到了,刚才耳朵睡着了,歌声一响叫醒了我……”推开天津河西区文化馆音乐排练厅的门,小朋友们和家长们一起跟着老师在学唱歌。 每周六上午,佩戴人工耳蜗的孩子们组成的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都会准时排练。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学唱歌很难,参加有不同声部的合唱团更是难上加难。”音乐老师王思雯说,孩子们想要辨听出“Do Re Mi”几个音的高低强弱,就需要训练几个月。 合唱团团长肖玲是听障儿童的母亲,有多年听障儿童语言训练的工作经历。她发现,有些孩子虽然学会了说话,但依然无法打开心门,“我想试试用音乐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肖玲找到了经常给残障人群艺术团创作歌曲的作曲家张如昕,在他的建议下,2014年成立了合唱团,老师们自己作曲自己教,并邀请更多志愿者加入。 王思雯学的是音乐专业,第一次听说合唱团时,“很震撼,也很感动”,当即决定加入这个公益团队,一教就是7年。“老师会根据听障儿童的音域特点,创作适合的歌曲。”王思雯说,合唱团已经学了《叫醒耳朵》《我行,你也行》《小鲤鱼跳龙门》等近200首歌,很多歌词是基于孩子们的经历创作。 学一首完整的歌曲,考验孩子、老师和家长的耐心和意志力。“让家长参与课堂,一起跟着节拍歌唱,能加深亲子交流。”王思雯说。 7年来,王思雯见证了音乐带给孩子们的变化,“小朋友们一开始只是静静地听甚至不配合,到慢慢地开口尝试、露出微笑,再到爱上音乐、登台演出,自信快乐地歌唱、表达。”音乐的种子,就这样润物无声地在孩子们的心间开出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