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2月28日 (胡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28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山西近年考古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暨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推介新闻发布会,众多考古发现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文明进程、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 ![]() 围绕“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课题,山西省文物考古部门持续开展了兴县碧村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碧村遗址是目前在晋陕高原入黄河口处发现的史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石城,它占据河套地区向晋中、晋南过渡的关键要道,有着规划严密的城防系统,是北方石城文化圈面向东方的一座重要门户,这为揭示“天下万国”背景下中原与北方文化互动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 围绕“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课题,山西省重点实施了芮城坡头遗址、襄汾陶寺遗址、夏县东下冯遗址及忻州尹村遗址的考古工作。其中,芮城坡头遗址考古发现了中条山盐湖附近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环壕聚落。陶寺遗址拥有城墙、宫殿、王墓、礼制、文字、冶金术等最为齐备的文明要素,为文明判定和文明治理提供了普世的中国方案。东下冯遗址确认了夏时期“回”字形环壕、早商时期夯土城址以及大型仓储类建筑,是山西地区探索夏文化的重要遗址。忻州尹村遗址的考古发掘为研究忻定盆地夏商时期文化更迭及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围绕“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课题,山西省开展了夏县辕村遗址、翼城北撖遗址及沁水八里坪遗址的考古工作。其中,翼城北撖遗址经勘探确认是目前山西已知规模最大的仰韶中期环壕聚落,弥补了晋南仰韶中期大型环壕聚落的空白。沁水八里坪遗址经考古工作证实是晋东南地区与陶寺文化年代相当的、具有浓郁陶寺文化因素的区域核心聚落。 围绕“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课题,山西省持续开展了夏县师村遗址、绛县西吴壁、垣曲北白鹅、闻喜邱家庄等重点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开展了闻喜酒务头、绛县横水墓地等重大考古发现的资料整理工作,实现了多项关键性突破,取得了一批重要新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