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真人公主片魂魄全失?这回真不怪她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6-03
真人影版《小美人鱼》公映的首个周末,口碑不佳,大量负面评论集中指向女演员。图为影片海报。 ■柳青 真人影版《小美人鱼》的主角海莉·贝利有可能是迄今最倒霉的“迪士尼公主

  真人影版《小美人鱼》公映的首个周末,口碑不佳,大量负面评论集中指向女演员。图为影片海报。

  ■柳青

  真人影版《小美人鱼》的主角海莉·贝利有可能是迄今最倒霉的“迪士尼公主”。自选角阶段她就成为“怀璧其罪”的矛盾焦点,影片公映的首个周末,口碑不佳,大量负面评论集中指向女演员,却视而不见这样一部大制作童话影在视觉奇观和音乐层面的功亏一篑。

  《小美人鱼》的确是一部严重低于预期的迪士尼真人影,但要为影片的“不好看”负责的并不是女主角,正相反,这个青春健康、唱功优越的姑娘极为本分地完成了她的工作。以女主角的颜值来给影打分、对女演员进行容貌羞辱,这恰恰证明迪士尼至少在选角这件事上做对了——向俗陋的刻板印象发起挑战。可惜这点挑战意识最终全面地输给保守的剧作和制作。

  在安徒生写作的时代,他既没有意识、更没有白纸黑字地规定小美人鱼长什么模样。这就不奇怪英国剧作家马丁·麦克唐纳在讽喻剧《暗黑暗黑的阁楼》里写出神来之笔:焉知“小美人鱼”不是缘起于刚果的女奴、是被近代西方文明刻意忽略和遗忘的恐怖历史?迪士尼当然不具有知识分子的尖锐态度和冒犯感,但动画片《小美人鱼》在其诞生的1980年代末,也并不是对当时大众审美习惯的迎合。小美人鱼的动画形象是红发绿眼的女孩,这是爱尔兰裔的明显特征,当时的爱尔兰裔社群是依然被美国主流阶层所排挤和轻视的,创作团队有意识地用这样的形象向他们表示情感上的倾斜和支持。所以,小美人鱼不存在“应然”的具体形象,要求她肤白貌美是个伪命题。

  影《小美人鱼》开场的第一个画面题献给原著作者安徒生,画面字幕是对原文的引用:“人鱼没有眼泪,所以他们承受的痛苦比人类更深。”这句话和全片一点关系都没有,纯属多此一举的文艺腔。事实上,在按部就班地再现原著让人心碎的精神世界和另辟蹊径讲全家欢的人间童话之间,迪士尼历来选后一种。1989年的动画片《小美人鱼》自成经典,早就剪断了和安徒生之间相连的精神脐带。在原作中,小美人鱼真正的一生所求是“不灭的灵魂”。迪士尼借用了原作的部分设定,另起炉灶地讲了一则励志的成长童话: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地进入“他人的世界”,不同的群体终将互相接受、彼此融合,而不再视彼此为“怪物”,在这个过程中,爱情是勇敢者得到的赠品。显而易见,这是移民社会里的幼儿宣教思路。

  从严肃的文学眼光来看,动画《小美人鱼》是对原作的降维式改写。但在它诞生时,它打破了观众对“忠实改编原著”的期待,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大众娱乐的产品。它的肤浅的甜美快乐,反而是它敢于突破保守改编思路的成就。这就触到了包括《小美人鱼》在内的几部真人版“迪士尼公主”所共享的先天病。《美女与野兽》《灰姑娘》《小美人鱼》,迪士尼的这些动画经典,没有一部是对这些故事原型的“唯一合法改编”,这些创作于不同年代的动画经典在它们诞生时,是不同程度带着时代趣味的“故事新编”。但把这些经典旧作翻拍成真人版时,影资本为了收益最大化,选择了保守且偷懒的安全生产的方式,也就是照着动画复制粘贴。依赖动画版的红利,决定了这些真人版公主影在精神气质层面的保守,剧作内在的保守,注定了影片难以实现外在的美学表达的提升或变更。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