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十年高位!A股1-9月IPO募资超3500亿 从去年科创板启动,到今年新三板精选层和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先后登场,资本市场改革步伐的加速,让A股迎来IPO大年。 2020年前三季度,A股迎来294只新股上市,融资规模达到3553.36亿元,创下自2010年来的最高水平。上交所也依靠2748亿元的IPO融资规模暂列全球第一。深交所则以809.88亿元的融资额跻身全球第五。 注册制扩大IPO过会率达96% 得益于注册制试点的进一步扩大,今年IPO项目上会节奏明显加快。前三季度,一共有401个IPO项目上会,其中386个顺利过会,4个被否,11个被暂缓表决,整体IPO过会率为96.26%(已剔除取消审核企业),从单月过会率来看,其中3月和5月的IPO过会率均为100%。 ![]() ![]() ![]() 前三季度上交所IPO融资额全球第一 随着新股发行的节奏不断加快,今年A股IPO融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德勤9月23日在香港发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的分析报告显示,以融资总额计算,上交所、港交所、深交所分别排名全球第一、第三和第五位。同时,A股科创板和创业板IPO数量比去年大幅增加,两者之间也正形成错位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A股有294只新股上市,融资3553.3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新股数量同比增长131%,融资额同比增长154%。 ![]()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芯国际等“巨无霸”企业回归,今年A股前5大IPO累计融资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04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加165%。 其中中芯国际一家融资就达到53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募资王”。这一规模不仅刷新了科创板的募资记录,也成为自2010年农业银行进行685亿元IPO以来,A股史上第二大IPO。今年1月登陆沪市主板的京沪高铁则以306.74亿元的融资额位居今年IPO募资第二位。 ![]() ![]() 创业板79家上市公司合计完成募资577.17亿元,主板66家公司完成募资875.50亿元,36家中小板企业募资232.72亿元。 ![]() 随着8月注册制在创业板的试点落地,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又迈出关键一步。注册制的方向是市场化改革,定价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从新股发行市盈率来看,由于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科技属性强,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给予了较高预期,因此给出的估值普遍高于核准制下23倍市盈率的标准。根据全景财经统计,80%的科创板IPO项目市盈率都在30倍之上,另有8%介于10-30倍之间,此外还有12%属于未盈利上市。相对而言,主板和中小板近87%的IPO项目则集中在20-30倍之间。 而市场化的询价机制下,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市场参与各方博弈激烈,也在考验着监管的智慧。 9月登陆科创板的上纬新材因发行定价仅仅高于发行失败价格1分钱,惊险“擦地发行”而备受市场关注。其此次科创板IPO仅完成募资1.08亿元,成为目前科创板最小IPO,也是今年以来最小的IPO。 与此同时,创业板IPO也提速明显。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股发行数量为79只,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4只。 在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新股之间的差异开始变大。其中最低为惠云钛业的16倍,最高的为稳健医疗的66倍。整体来看,创业板有57%的IPO项目发行市盈率在30倍以上。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述两大板块定位不同,其中科创板的科技属性更强,因此其市盈率倍数呈现的形态也不太一样。两大板块正在形成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 而今年7月份正式登场的新三板精选层也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依照相关规定,在精选层挂牌满一年后,企业可申请直接转板至创业板或科创板。 从公开发行规模来看,首批32家公司共计募集资金94.52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募集2.95亿元。大部分企业募资规模均在5亿元之下,其中贝特瑞以16.72亿元的募资额位居精选层首位。发行市盈率方面,最高的为创远仪器的90.43倍,最低的为泰祥股份的14.95倍。 ![]() 随着 IPO加速发行,同时再融资新规落地,各家券商的投行业务无疑成为市场赢家,来自承销保荐和定增的收入随之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55家券商在IPO承销保荐业务上获得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5家;承销保荐总收入合计174.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达154.45%。其中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占据前三位,海通证券、国金证券收入排名出现大幅提升。 从承销募资规模来看,头部券商的地位仍无可撼动。其中仅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两家券商承销的IPO募资规模合计超过1000亿元,市场份额合计超过30%。中信证券位居第三,承销规模也达到338亿元。 ![]() IPO承销也为券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其中,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前三季度其IPO承销保荐收入分别达18.94亿元、16.53亿元、16.15亿元。“三中”前三季度IPO承销保荐收入已经占到了市场收入总额的29.63%。 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的业绩也不俗,前三季度其IPO承销保荐收入双双超过10亿元,分别达到13.49亿元、10.5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小券商的国金证券前三季度IPO承销保荐收入合计8.29亿元,排名迅速上升,位列业内第七。 从整体的股权融资来看,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证券行业合计承销股权融资金额为1.23万亿元,同比增幅14.07%。其中首发募集资金3557.38亿元,相较去年全年增幅有40.42%。 自今年2月再融资新规出台后,对定增市场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监管层对其进行了多轮优化,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上市公司定增热情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A股定增总额高达2947.15亿元(投行为主承销商),较去年全年增幅超过了100%。 其中,中信建投前三季度承销了520.62亿元的增发募资,占据17.67%市场份额,高居各投行之首;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分别承销了359亿元和335.83亿元的增发募资,市场占比分别达到12.18%和11.39%。 资本市场“牵一发动全身” IPO市场持续活跃可期 今年之所以成为IPO的大年,与高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直接相关。 早在2018年11月的首届进博会上,科创板横空出世。当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仅仅2个月过后的2019年2月,中共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 在2019年7月科创板光速落地后,证监会马不停蹄推出了资本市场“深改十二条”,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要“全面把握新时代资本市场发展方向,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时间走到今年4月,中共、国务院发出《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在第四部分提出了整整四条意见,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 用证监会前主席肖钢的话来说,“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改革力度之大,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 就在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行、分步实施证券发行注册制,优化发行上市标准,增强包容性,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 (文章来源:全景网) (责任编辑:DF524) |